(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以涨停战法来举个例子说明一下股市中盈利的方法为什么终究会失效?怎么做才能不断发现新的盈利模式?如果你炒股一直在亏,不知道怎么改变一定要耐心看完。任何一套交易系统都有它的适用范围和条件,只有在某段时间或某种市场环境下有效。换句话说,没有任何一种固定的方法可以让我们长期稳定盈利。一般说来,一种方法都是针对市场的某些错误存在的。成功的方法必然要有失败的对手盘,比如追涨停板的对手盘,就是次日买入的资金。当一个方法达到成功的极致,也就是失败的对手盘都被消灭。那么他所针对的市场错误也就消失了。它存在的本身就是市场的错误。如果巴菲特能继续每年以百分之十九点二的复利增长,三十年后,他就可以拥有全美国的财富了。因为美国gdp的增速才百分之四,而且可以想象,如果巴菲特活得足够久了,全世界就是他一个人的了,那么他就消灭了市场。显然这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为什么?首先市场是一个自成长体,自我进化能力很强。还以巴菲特为例,它的方法如果不变的话,这种盈利能力必然导致有非常多的人模仿学习,于是迎来了众多的竞争对手,导致他的这种方法盈利能力减弱。因为竞争对手众多,找不到投资标的,要么因为自我资金的膨胀,市场无法容纳这个庞然大物,最后导致失效。如果他的方法是变化的,不断根据市场完善的说明他之前的方法失效了,或者效果下降了。这正好从反面证明了没有一个固定的方法体系可以适应市场所有的阶段。而巴菲特的多次对体系的改变,正好证实了这一点。要知道市场在变,在不断进化,投资者的认知水平也在变。如今加上互联网的伟大作用,导致知识更新迭代的速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快。这就导致市场的规律进化速度比以往更快,市场在变,投资者知识结构在变。这是导致我们的方法会失效的第一个原因。第二个原因,因为如果一个方法持续有效,最后资金会无限膨胀,必然最后会消灭市场。既然一个赚钱的方法会失效,失效后我们该怎么办?有没有一种指导思想让我们不断发现新的赚钱模式,我们来这样考虑,因为导致赚钱方法失效的原因是因为市场的变化。要想不断发现新的赚钱模式,那么这个指导思想必须具有长时间稳定不变的特征。如果和市场一起变化,那就也会和某种赚钱模式一样会失效。这样的话,资源就不符合指导思想的条件,这种指导思想的稳定性就像灯塔是固定不变的。市场如同航行在大海上的船只,总是处在运动变化中,但不变的灯塔却能为船只指明方向。另外,所有市场的波动一定是资金进出的结果,而决定资金进出的行为是有人做出的。那么这个指导思想就必须是所有投资决策行为共有的驱动力。意思就是我买某只股票是因为这个驱动力,他卖这只股票也是因为这个他重仓某只股票,也是因为这个你空仓也是因为这个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的思想。只有一个,就是人类趋利避害的天性,一趋利避害是人类有史以来就有的本性,而资本主义的本质只是人类趋利避害。在资本市场上的反应,这种本性可以说再过一千年也不会变。第二,资本市场上所有的投资决策行为背后都是趋利避害的指引。说的简单点,就是所有人的买与卖的行为都是为了追求利润,防止亏损。说的更通俗点就是追求快乐,逃避痛苦。而这就是资本市场上存在的根基。试想一下,如果人人都不缺钱,都不想赚钱,资本市场还会存在吗?这种简单的道理却蕴藏着资本市场最大的秘密。是的,世界上所有的东西都在变,但变化的速度却完全不同。比如道可能万年一变,法可能五十年才有大变,术可能五年一变,所以道可以指导术,道是从普遍的事物中提炼出来的规律。如果从普遍性的规律衍生出来的指导思想,它的生命力就强。人类趋利避害的本性就是这种指导思想。一个人若能善用人类趋利避害的天性,很多事情就变得简单了。芒格就是深刻理解这一点。他认为,激励和惩罚是改变人的行为最重要、最强大的力量。他引用富兰克林的一句话,如果你想说服别人要诉诸利益,而非诉道理。即使你的动机非常高涨,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激励理念被称之为最伟大的管理思想。而这种管理思想的底层逻辑就是人趋利避害的天性。而另外一位哲学家卡尔马克思更是了解这种天性。他说,如果有百分之二十的利润,资本就会蠢蠢欲动。如果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资本就会铤而走险。有百分之一百的利润资本就敢见他一切人间法律。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他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绞首的危险。前面我们说亏钱和赚钱就是股市里奖励和惩罚机制。市场就是通过让一个人赚钱来奖励他的行为。市场就是通过让一种方法亏钱来否定这种理论。比如为什么中国股市价值投资怎么呼吁,都没有多少人呼应。如果中国资本市场诞生了一大批砖大型的价值投资者,那么不用高层呼吁研究从事价值投资的人自然多了,而现在赚大钱的纯一色都是游资。这种示范效应,或者叫赚钱驱动,必定导致越来越多的人做短线,这才是天道。可以说,市场奖励机制就是通过盈亏来直接表现的。这个指挥棒关乎投机者的下一步行动,而这就是短线投机的灵魂。一个普通人如何利用交易的灵魂来发现盈利模式来指导实战呢?我们常说倾听市场声音到底听什么,就是听市场在奖励谁,惩罚谁。受到市场奖励的股票会吸引更多人的热捧。受到市场奖励的理念和方法会引来更多资金的模仿。我们还是用具体的案例来阐述吧。先来说说关于市场分析的例子。市场的整体环境在大牛行情氛围,极少数交易日会出现,多数股票下跌,跌大部分涨的股票比跌的股票多,这是任何资金都无法改变的事实。包括国家队只有新进资金多了,大部分看好了才会出现这种情况。这说明什么?说明不论你是怎么进场的,大部分都是赚钱的,这种赚钱的效应就会吸引场外的资金。同时持筹的人就更加爱惜筹码了,这就形成了良性循环。熊市环境下恰好相反,即使大盘指数红盘,市场的股票没超过百分之五十,都是非常常见的。有了这样的把握,我们对市场强弱的判断就非常简单了。而短线发现,市场开始奖励某些抄底追涨的行为的时候,我们就去捕捉类似的机会,发现前一天涨幅榜上的股票今天大部分都是红盘,这说明什么?说明市场奖励这个抄底行为,这就让持续的人不会再害怕了。让持币的人看到了赚钱的机会了,这种良性循环就构成了一个短线炒作的好机会。关于具体的方法例子,比如说撬板和反包这两种常见的的赚钱模式。撬板指的是跌停板上买股票,反包一般指的是前一天股价大幅下跌或冲高回落,第二天出现涨停。一般的人看到别人利用这种方法赚了很多钱,就开始专攻这种方法,这是极其愚蠢的行为。这种方法只能在展现出赚钱效应时,才可以去使用,在投资者脑海里赚钱的事实,就会让他们重复这种动作。直到这种认知被更多的人知道后,就会破坏这种盈利模式。比如有先知先觉或者猴急的人,就会不等他跌停就去抄底,从而破坏了他两个跌停的这种形态。这个例子说明什么?说明只有当一个方法形成了赚钱效应后,我们才能使用。比如一段时间跌幅很大的股票涨停后,都在次日有较好的表现。那么操作这样的股票就有较大的胜利,直到出现了亏钱效果会更强的其他模式吸引,导致资金分流,效果下降。出现这种情况,就立马跟随最强的赚钱模式。我们判断一个方法有没有效果,只需要观察这个方法在当前的赚钱效应和亏钱效应是怎么样的,就知道他能不能在当前使用,这就是市场的奖惩制度。市场的奖惩制度就是赚钱和亏钱。我们来看群体行为的分析。这个市场上有大量的短线追涨的选手,可以说在熊市中,日常的百分之八十的交易量是短线选手贡献的,他们的水平参差不齐。但是他们在某个阶段也会因为某个股票赚钱,一旦赚钱了,自信就会增加,进而快速地投入到下一支股票。当这种行为产生群体效应时,这种背景下的热点就会不断有跟风盘出现,就容易有持续性。相反,如果短线追涨的那些选手接二连三的失手,导致资金大幅回落,他们就会进入反思,减少操作。当这种行为产生群体效应时,一些强势股就没有跟风盘接力了,就容易形成补跌。这两种心理变化过程不断循环,反复踏准了节奏,就能分辨机会的大小,进而决定进出的仓位。这里我以涨停战法来举个例子说明一下,为什么我做涨停板非常重视连续涨停的个股数量。这个数据呢,如果你听懂了上面的分析就理解了。这是因为对追涨停板的人来说,第二天最大的奖赏是什么?就是再来一个涨停赚百分之二十。这个奖赏对我们有涨停限制的a股就是最高级别的奖赏。如果有多只股票能连续涨停,说明市场阶段性认可这种追涨停的行为。但是,如果发现涨停个股,第二天不但没有连续涨停的个股,反而又跌停,会大幅下跌的股票或者跌的股票占据多数,说明前一天涨停板买入的选手多数都是亏钱的,这个亏钱就会打击他们的信心。一旦形成群体认知,打板追涨停的人就会减少,于是涨停的股票数量就会减少。但是如果减少到极致的时候,比如只剩下两到三个,这时就会有追涨停板买入的资金和个股之间的供求关系发生了变化,导致剩下的两到三只涨停板非常受追。从从而导致连板个股产生,而连板个股的产生又会激励无数的短线资金进场干活。如果市场的指挥棒结合市场另外两个规律一起使用的话,我们就构成了一个无比强大且能与时俱进的体系。这两个规律,一个是强者恒强,一个是物极必反。在所有的短线操作前,我们要明确哪些股票和模式是最亏钱或最赚钱的。然后只要判断其是否处在物极必反的潜在阶段,对于自己操作执行来说,要克服人性趋利避害的天性,给角色带来的障碍。而对于市场来说,你要利用人类的这种天性,为你抓住机会做到这两点,我们就已经处在博弈的最高峰了。必要的勤奋和自我否定是必要的。无论你有多么伟大的梦想,无论你有多么强大的方法论,无论你有多么高明的导师,勤奋高效的勤奋才是最终唯一的救赎之道。
转发(2)
评论
赞(9)
收藏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