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通货膨胀,很多人可能第一个想到面值巨大的津巴布韦币,也可能想到解放战争前的国统区货币超发,最终导致一袋糖卖到42万元的情形。
然而,世界上还有一个国家,这种通货膨胀更为严重。在那里人们穷得只剩下钱,有人还会摆地摊卖钱,它就是索马里兰。出门要带一麻袋钱,为什么当地政府不发行大额面值的货币?
【资料图】
索马里兰不是索马里,它是索马里西北的一个区域。1991年5月18日,长期与中央政府不睦的索马里西北部地区,在独立运动领导人阿卜迪拉曼的领导下宣布成立“索马里兰共和国”。
由于索马里兰并未获得国际承认,而且与同样没有获得国际承认的邻居邦特兰共和国政权存在领土纠纷,于是频繁的军事冲突就不可避免了。
可想而知,在战乱不断,缺乏有序管理的索马里经济有多崩溃。索马里的人民都活不下去当海盗去了,索马里兰同样好不到哪里去。通货膨胀几乎是每一个战乱和腐败时期的标配,自然找上了索马里兰。
早在独立之初,这里的货币信用就因为滥发而破产了。货币超发和通货膨胀以后,政府一般都会想办法用大额面值的货币取代小额面值,比如国统区曾用60亿元金圆券,津巴布韦的百万亿面值钞票。
但是索马里兰没有,他们仍然靠着小额面值的货币交易,这自然会导致交易变得很不方便,好比你出门买几个鸡蛋都要带一麻袋纸币。
所以在这个国家,国民人均“亿万富翁”,家家户户的角落里都堆着一堆钱,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一堆红砖。然而,同样是在这个国家,一亿现金却负担不了一个普通家庭的生活开支。
既然这么多纸币用起来不方便,为什么政府不换成大额面值的货币呢?一个悲催的原因是印发货币流程比较机密,需要的设备与材料需要专用专订,而他们的政府不愿意换购新的印刷机。
因为索马里兰的纸币印刷机,不是独立时从索马里的纸币印刷厂抢的,就是苏联解体后从东欧小国破产的国有印刷厂废铁价拆卖出的二手设备。想要换新的,既没技术又没门路,官员们也不愿意出钱。
同样的,他们国家也没有那么多银行和ATM机,直到2009年才有了第一台ATM机,没办法方便地存取款。所以很多来往于各地地商人都需要拥有一辆自己的卡车,虽然这些卡车通常都是破败不堪的二手车,但是能运货能装钱,还是比较方便的。
但是大多数人仍然觉得带钱麻烦,于是在索马里兰首都的大街上有很多摆摊卖钱的市民。他们可以暂时充当“人形ATM机”,主要服务的对象是外国游客,人们可以用外币换到大量的本币。
过去的经验告诉我们,迅速的通货膨胀会导致物价上涨,这时候掌控物资的富人就能够囤积货物,控制经济。比如,索马里兰比较受欢迎的一种商品恰特草,就掌握在两个富商手中,而这种成瘾软性毒品每次都是供不应求。
如果居民的收入没有变化,而通货膨胀持续走高,普通人手里的货币就会不断贬值,而掌握着物资的富商则有源源不断的经济来源,这势必加大贫富差距,导致普通人生活水平下降,造成社会经济秩序混乱。
有人提出可以换一种货币来改变这种情况,但是特别严重的通货膨胀往往不是正常的经济发展导致的,而是由官员贪腐和货币超发引起的,换货币只能解决一时的问题,真正要解决经济发展问题并不是换货币就能解决的。
关键词: